微信扫一扫
奉新这个古村有三栋老屋,栋栋有故事,其中一栋且有几分诡异
奉新石溪桃源是一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里有三栋值得一看的老屋堂,这三栋老屋栋栋有故事,一栋惊动过皇帝老子;一栋柱生灵芝文脉悠长,还有一栋出了两位百岁阿婆,而且有几分诡异。
第一栋名叫"桃源五重遐扬里″,位于桃源至石溪的公路旁边,是一栋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清朝宫廷式客家土屋。坐东朝西,背靠龙须崖大山,面朝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该土屋总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共有房间126间。系胡氏昌珽、昌潮兄弟及其子孙所建。屋堂结构独特、规模宏大、明亮干燥、南通北达,有五重进深。房屋落成后,名声远播,故称“桃源遐杨五重里”。可惜该土屋大部分已毁。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屋,但就那气势不凡的多级台阶,足可直折射出当初的磅礴气势了。
关于桃源五重里,民间有一传说:当初朝廷有规定,民间建房不能超过五重。而胡氏这幢土屋却建了七重。落成庆贺时,有人密奏皇上说,江西奉新石溪胡氏在私造皇宫,已完成七重,准备建造与皇宫一样的九重宫廷。皇上当即命人察访。朝廷中幸有华林籍官吏,提前赶到桃源通风报信,于是当晚拆除两重,也是天佑百姓,夜里一场大雪,又将拆除的残迹完全掩盖,让吴氏族人逃过了一场灭门之祸。
桃源村中心,有一座黄氏祠,160多年的历史里,就有100年用于兴办学堂,黄氏祠落成时,家族已近千人,家大业大,门第显赫。1906年,族人商定,决定将在港西办的私学移至黄氏祠,并更名为“新民小学”。此后不管世事如何变幻,黄氏祠都是教书育人之地,可谓百年古校。新中国成立后,桃源小学也一直设在这里。上世纪70年代黄氏祠内还开办了一所农民夜校,不仅石溪乡,连澡溪乡柳溪乡的农民兄弟都翻山越岭来到黄氏祠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所农民夜校延续了10年之久,在全县影响很大,并且多次受到省、地市表彰 。
清代道光年间还出过一件奇事,黄氏宗祠庭柱曾长出过一朵硕大的名贵药材灵芝,大凡所见之人都说这是黄氏文脉悠长兴旺发达之吉兆,因此还被奉新县志记载。
尤为可喜的是,2008年,30多位来自本乡和邻乡的农民、医生、教师、退休干部以及私营业主等诗词爱好者欢聚一堂,在响亮的爆竹声中,将“五梅山诗社”的匾额挂到了黄氏祠。诗友们每年都要举办“五梅山诗会”,以诗会友,印刷了多本五梅山诗辑。五梅山诗社,拓展了桃源人重教崇文的内涵,让桃源这个山林毓秀的村庄处处闪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泽。
桃源村还有一座非常值得向游客推荐的港西黄氏老屋堂。现在老屋的外墙虽然被粉刷成了白色,而且翻盖了琉璃瓦,冲淡了一些古色古香的韵味。但屋外那圈用乱石砌就平整厚实原汁原味的院墙,散发出来的古朴气息仍然十分浓郁。
走进正厅,屋内结构、陈设与许多客家老屋大同小异,门框窗棂等处的木雕图案保存得十分完整。这些木雕构图灵动,细节逼真,栩栩如生。民间工匠的艺术天赋令后人惊叹。
桃源历史上有过两位享有盛名的百岁阿婆,都是嫁进港西黄氏老屋的家庭主妇。村里的向导特意让我们见识了黄氏老屋一个奇特之处:大门门框上方内墙正中处,有一块与周围青砖明显有差异的砖头,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导游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点不可理喻的事件。相传黄氏老屋落成后,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不少在这栋屋堂里居住的人,只要到了50岁左右,便会暴病而亡,而且都是吐血而死。那位后来活了102岁的黄母刘氏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便请来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求解。风水先生用罗盘定位后观察片刻,让黄氏族人将大门内墙上方正中那块青砖撬出来一看,只见青砖上面布满了斑斑点点的血迹,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黄氏建屋期间,不知谁得罪了匠人,匠人便在暗中使坏。人们将那块有血迹的青砖弃之,换上另外一块砖头以后,老屋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年人突然暴病而亡的惨事。这种诡异之事当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当地老一辈人却无人不晓。
我们在黄氏老屋内见到了一位已经96岁的高龄老人,他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老人很健谈,说话语速很快,更巧的是,交谈中得他与我的老父亲竟然是上富西坪书院的小学同学。读者如果细心观察,下面这张照片中老人的身后桌子地下,地面上有一个圆圈,是老人每天绕桌而行上百圈磨出的痕迹。近百岁的老人,还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焉能不好?
(西岗黄氏老屋96岁的老人 官吉普摄)
笔者是2022年去探秘黄氏老屋的,屈指数来,这位老人今年已经98岁了,我衷心祝福这位生命不息健身不止的耄耋老人成为港西黄氏老屋的第三位百岁寿星。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