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公济世,品德高尚!奉新有座最古老的庙宇,已经1700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三公济世,品德高尚!奉新有座最古老的庙宇,已经1700年…

转载 方璜2024/09/25 08:27: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6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六:
瀚塘庙宇历史千年
三公济世有求必应
甘道友 /罗会钧


罗市镇竹溪古村的“瀚塘庙”,始建于东晋初年(公元317年),是奉新最古老的庙宇,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


《奉新竹溪(埠)罗氏宗谱》上集139页有载:罗氏十四世,文通,号诏贤,生子三:钟、铁、铿。这一文字上记载的文通三子便是“瀚塘庙”中主祀的钟公、铁公、铿公三兄弟。据《重建瀚塘廟碑记》上文字显示:钟公出生于公元263年,七岁时外出游学,郡举贤良,对策高第,出为西域校尉,出征边塞,擒贼而返。善医药,祈祷救苦早及疾疫,活民以万计。去世后乡人皆思其德,装像立庙祀之。奉恩敕封为七神。铁公出生于公元266年,自幼出外游学,通老庄知五行。公元317年中举秀才,为议郎。他修德讲学,懂医治疾,死后乡人立庙以祀之,奉恩敕封为八神。铿公出生于公元275年,六岁外出游学,公举秀才,进京就试上第,拜太子舍人。精晓医药,救病即灵。每遇大旱,祈雨即应。逝后乡人思恩,立像祀之。奉旨恩封九神。罗氏文通的钟、铁、铿三个儿子在历史上以精湛的医术著称,曾遍访名师,业精于勤,后被荐为御医,出入朝廷,服务于天子,三兄弟亦有所成就。

据竹溪民间相传,钟公活到了76岁。如果按他出生为公元263年,那么钟公是在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仙逝。不久,他的两兄弟铁公、铿公也相继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兄弟三人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建造了庙宇,为三兄弟泥塑金身,供人们朝拜祭祀。并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七至初九三天作为“三兄弟”的生日,唱戏三天,开灶煮面,为“三公”祝寿,寓意对七神钟公 、八神铁公、九神铿公的敬仰和纪念。


《重建瀚塘廟碑记》上记载,钟公三兄弟死后都分别由乡人立庙塑像祭祀。按时间计算,老大钟公离世时间为公元339年,而瀚塘庙在公元317年己经建成。所以,笔者推测当年的瀚塘庙里主祀的应该不是钟公三兄弟。对于供奉的是那路神仙,由于时过境迁,已无法得知。

瀚塘庙在历史上有过多次被毁的经历,这其中有来自兵燹,或多年失修等原因。2014年,在罗贤坤、罗会钧等村民的呼吁下,数百位善男信女慷慨解囊,历经一年的时间,在原址上重新建起瀚塘庙,庙里正上方摆放钟公、铁公、铿公三兄弟塑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从此,这座有着厚重文化遗产价值的古庙重现辉煌,庙宇灵光。来自本镇和周边乡镇、南昌、高安、靖安等地的朝奉者络绎不绝,旺盛的千年香火,得以绵绵延续……


笔者在今年农历八月初七至初九“瀚塘庙”庙会上,采访到几位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口中讲述的钟公三兄弟在民间的一些故事,可谓是神灵活现。

本村有一位农民一头牛不慎走失,主人找了四天四夜都不见牛的踪影。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傍人叫他到“瀚塘庙”“问”一下仙人。于是,这位农民半信半疑地进庙烧香求神,问家中的牛去了何处?请神灵帮忙寻找。当他焚香、燃炮、叩拜完毕走出庙门,他的女婿打来电话,说牛刚刚找到了……老农一听,恍然大悟:心想,这神仙真的显灵。说来这件事也许是巧合,但真的就是有这么巧。


有一位外来的小商贩来赶庙会,半天没有开张,便有些怨气。说,这里人气不旺,比不上北岭庙“杨外公”。话音刚落,突然头晕目眩,眼前一黑,瞬间倒在小摊前……后来,这位小商贩在县医院就诊多次就是查不出病症,而且一直不见好转。有人说他在神灵面前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劝他去“瀚塘庙”烧香”,请求钟公大人不计小人之过。小商贩想起那天说的话,身上直冒冷汗,急忙来到庙里烧香,跪在神灵面前忏悔,三叩九拜过后,身上的病痛就像被人拿走一样,人变得精神起来。不久,小商贩制作一面锦旗敬赠于神灵,以感恩神灵的慈善宽恕。此锦旗至今悬挂于庙中。

竹溪“瀚塘庙”三公济世,救死扶伤,解危助困,在历史上已久负盛名,每年“三公”的生日数以千计的朝奉者前来祭祀还愿。有久病求神痊愈的,有不育求“水”怀孕的,有求财得以发家的,有求无疾身体健康的,有求学金榜题名的……“三公”有求必应,遂人心愿。瀚塘庙“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


故事写到此引起笔者一些思考: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祭祀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未知力量的敬畏与恐惧,试图通过祭祀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等。然而,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用理性和实证的方法去解释和理解世界,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神灵掌控的现象,如今都有了合理的科学解释。但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人们祭祀神灵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

笔者以为:祭祀神灵如果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在一定的层面是人们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祭祀神灵是否是迷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但也要依靠科学的认知来辨别和判断。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写作不易,欢迎打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