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仰山人包定宜,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仰山人包定宜,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转载 方璜2024/12/02 08:30: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5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包定宜,游击队联络员,39岁被国民党杀害…




好友黎颐和曾经告诉过我,在仰山乡塅上村有一位烈士包定宜,生前是游击队的联络员。好友说他在仰山中学任教担任校团支部书记时,清明节组织过青年团员到包定宜烈士的墓地开展祭奠活动,缅怀先烈,追思慎远……他希望我抽时间到塅上村作深入的采访,把烈士包定宜的革命斗争故事记录下来……


上月下旬,正好有个机会来到仰山塅上村。于是,我在村口采访到包定宜的侄孙包居生。从他的讲述中,我走进了包定宜那段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也了解到烈士家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笔者和包居生合影


“中华英烈网”显示:包定宜,1896年出生,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1月在观下街上被国民党杀害。生前为游击队联络员,牺牲时39岁。


包居生告诉我,包定宜与他的祖父包定修是同胞兄弟。包定宜参加革命前已成家立业,生养包献民、富民、景民三男和四女,在当地是一个大家庭。


罗坊兰田村的珠波洞、白头坳、榧子岩与仰山的塅上、东岭等一带都是当年红军、赤卫军、地下交通员、联络员革命活动的红色区域。历史上相传有红军在兰田的榧子岩与国民党打了一仗,受伤的红军便隐蔽在榧子岩进行治疗养伤。包定宜这时候已经是游击队的联络员,组织上安排他秘密为红军治疗养伤提供后勤保障。是因为他居住的地方“包家”离兰田的榧子岩仅相距两、三华里,所以他去榧子岩十分方便。尽管山路崎岖,但他从小就在这一带生活,对地形环境非常熟悉,走夜路几乎不用火把都能准确无误找到要去的地方。

崎岖的山路,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有一天傍晚,包定宜去仰山为红军采购油盐等食品,快要到塅上国民党驻守的碉堡卡口时,看到几十个兵匪列队整装出发,正朝榧子岩方向走去。他马上警觉起来,蹲下身子装作绑鞋带,接着弯腰往回走,当他躲开敌人的视线后便迅速顺山路直奔榧子岩……


正如包定宜所料,这些兵匪想趁天黑去榧子岩围剿受伤的红军。由于包定宜及时赶到榧子岩,红军伤员得以迅速转移。兵匪在榧子岩扑了一个空,气急败坏,他们怀疑当地有人为红军通风报了信。不料,真有一个多事的人对兵匪说,他傍晚看到包定宜往榧子岩方向去了……


其实,红军因伤员行动不便,并没有走多远,只是躲进了更深的山林。这一夜,包定宜没有回家,他留下来照顾红军伤员,并对红军伤员急需的药品进行清点登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单独行动却被一个多事的人瞧见,并且出卖了他。这一卑鄙的行径,让包定宜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1935年1月,转眼春节到来。山区的冬天特别寒冷,不时还飘着雪花,下着冻雨。因红军战士治疗缺医少药,非常艰苦,包定宜又一次从塅上去仰山的联络点为红军拿药材器械,不幸在途中被埋伏的兵匪围堵,包定宜防不胜防,寡不敌众,被一群兵匪按倒在地,并将他五花大绑,然后经过仰山押往观下乡的监牢。 

塅上村仅存的一段老街

包定宜在牢里遭受踩杠、鞭打、老虎櫈酷刑的折磨,他始终没有说出红军伤员的下落。隔日,国民党在观下乡街上当众将其杀害,许多百姓目睹了他大义凛然的壮烈情景。被害后,他的尸体被拋到河边荒滩上……


包定宜的亲属第二天去收殓时,他的头颅和躯干被野狗啃的已面目全非。亲属用一块白布将他的遗骸包裹后用竹床抬回塅上的下家埚进行了安葬。

        

包居生告诉我,包定宜被害后,他的父母因悲痛过度相继离世,留下的七个儿女靠他妻子抚养成人。解放后,政府颁发包定宜烈士证明书,家庭成员相应地得到了政府给予的优抚和当地组织的关怀。不幸的是,包定宜的七个子女至今都已不在世上。但可喜的是他有两个曾孙辈各有建树。哥哥包佑根,中共党员,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弟弟包佑文,本科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广州大学,在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科研类工作。每年清明节孙辈们会回到老家去祭拜先辈,献上一束鲜花,烧上几张冥纸,磕上三个响头,以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秉续先辈的红色血液。


笔者在采访时意外得知包定宜的亲外孙女退休教师钟绍兰却是我高中同学。她为我提供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光荣烈属”牌以及包定宜部份后代工作生活的一些情况,更好地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烈士包定宜壮烈牺牲已经91年。他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他生无媚骨,死留芳名。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光荣璀璨的一生。他是包氏家族的骄傲,也是仰山人民的光荣;他是值得我们永远敬畏、崇拜的人。他的精神千秋传颂,他的浩气万古长存。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到黎颐和、袁为民、李世利三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写作不易,欢迎打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