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社会热点
那远去的年味和亲情…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春节,是中国几千年传承最富有色彩的节日,是阖家团圆、亲情洋溢、年味浓郁的时刻。然而,人们却感触到年味愈发淡薄,亲情也似乎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疏远。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原因。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无疑是造成年味变淡、亲情疏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春节期间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筹备各种年事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过年的食品,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长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浓浓的亲情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传递。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身心俱疲。过年期间,很多人忙于应对生活、工作上的事务,无暇顾及传统年俗,也没有时间与亲人深入交流。曾经充满温情的家庭团聚时刻,被各种忙碌和应酬填满,年味和亲情都因此受到了冲击。
科技的进步,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相处模式。在过去的春节期间,家人们围着火盆谈天说地,分享着一年来的喜悦,释放着一年来的艰辛。而现在,人们刷手机,玩抖音,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忽略了身边亲人的存在。拜年也不再是走街串巷、面对面的问候,而是通过手机微信简单地发送短信祝福。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虽然便捷,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温度和情感深度,使得亲情在无形之中变得疏远。
经济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对年味和亲情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过去,乡村邻居间串门拜年、互赠年货、请吃年饭等习俗让春节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当今,功利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太多都不愿相互联系、走访,也不愿被他人对生活打扰。在一些家庭中,亲情不再是纯粹的情感纽带,而是被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甚至有的家族随着父母的离世,兄弟姐妹没有了凝聚力,春节期间嫌“麻烦”都不互访接触,不少的家族微信群过年一片寂静,没有了抢红包、发祝福的亲情氛围,亲戚之间的交往几乎都伴随着利益的考量而疏远。所以,尽管春节对不少的人来说是短暂的团聚,但也难以弥补平日里的疏离,年味和亲情在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变化中正在变得无味无情……
年味越来越淡,亲情越来越疏,这不仅是个人情感上的遗憾,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随着时代的进程,一些传统的年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越来越低,导致过年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也渐渐消失。可以想象,任何一个有民族根基的节日,不管它的历史有多悠久,如果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和继承,它自然会变得淡薄,甚至被外侵的其它节日取代,甚至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应该领悟到:年味,是藏在大街小巷里的温暖烟火,是岁月沉淀下的深情怀念,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能牵系着游子归心的力量。它是家的味道,是爱的传承,岁岁年年,从未改变……
我们应该体会到:亲情,是母亲温柔的怀抱,是父亲宽厚的手掌;是寒冬里的暖阳,是疲惫时的依靠。亲情无关贫穷,不论地位,它是血浓于水的本能牵挂,是岁月流逝也割不断的眷恋,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我的应该意识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维系亲情、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我们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拾那些被遗忘的年俗,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用心去感受亲情的温暖,让年味在愉快的心情中重新浓郁起来,让亲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更加温馨、深厚……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