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奉新有个爱折腾的糟老头
人
物
简
介
REN WU JIAN JIE
(本老头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故事里的奉新》)
(本老头向上海旅游文化作家罗克平先生赠送《麻风坳那个女人》)
(本老头在小提琴专场音乐会上指挥学生演奏)
本老头在多年前搜集民间文学时,就发现奉新是一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水土,可是不少自然风景和人文胜景都还“养在深闺人不识”,何不将这些资源全部记录下来介绍出去?于是我一头扎进奉新山水尽情折腾,有好几个景点去考察过不下10次,几年间在“奉新信息网(今‘奉新远航信息’)”、“本地头条”、“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网络平台撰写了数百篇旅游文化文章,深受网友热捧,有粉丝将我誉为奉新旅游资源的“活辞典”,经常有旅游爱好者向我咨询,还被“奉新乡村旅游协会”等多家社会团体聘请为顾问,为发展奉新的旅游文化事业尽点绵薄之力。
(今年二月,华林文旅集团老总黎昌仁先生向本老头颁发文化顾问聘书)
(本老头在央视“乡约”直播现场向央视主持人肖东坡介绍奉新美食文化)
(国家一级文物八大山人“雪纳”、“傳綮”印章及拓片)
(本老头学车掠影)
本老头从小就酷爱二胡,调离专业文艺团体几十年了,也一直没有放弃这门才艺,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延缓大脑思维能力、手指柔韧性、敏捷性的衰退,每天都坚持至少练一个小时的琴,从不间断;我还将自己演奏的不少二胡独奏曲和网友耳熟能详的歌曲拍成小视频发布到网上,至今已经发布了100多首,每一首都有万人以上的浏览量,其中有不少甚至高达五、六万人,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现在我走在大街上,经常会被陌生的粉丝认出来,对我的琴艺大加赞赏,令我受宠若惊。折腾这件事还有一个目的:有朝一日老得行动不便或病卧在床,能打开手机在枕头边听一听自己的琴声,看看自己曾经折腾的傻样儿,可能也会是一种享受。有些团体和朋友们搞活动还会邀请我去拉琴助兴,我一般都是来者不拒,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一个乐呵。
(本老头在奉新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主办的“谷雨诗会”上演奏二胡独奏曲《春诗》)
去年8月,奉新县老年大学聘请本老头担任二胡班的教师,我觉得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欣然应允。在教学工作中,面对这个特除群体,我有着令学员们感动不已的耐心,与他们相处十分融洽,现在二胡班已由一个班发展为两个班,我衷心祝福这些老年朋友学会了一样乐器后,能活得更加健康、快乐、自信、通透、童心满满!
(县老年大学二胡班的学员们在认真练习校方即将举办的“教学成果展演”曲目)
近年来,又一个念头常在本老头心中躁动:想以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撰写一部图文并茂全方位展现奉新县旅游文化资源的专著。只因出版书号费连年见涨、铜版纸全彩印刷的高额成本又令我望而却步。有一次无意中向挚友官吉普先生透露了这个想法,想不到他热心地牵线塔桥,联系到一位历来低调的爱心企业家,主动赞助了十几万元的全部出版费用,官先生还无偿地承担该书的图片摄影工作。于是我与官先生又融入奉新山水三个多月,这三个月正值酷暑季节,虽然苦不堪言,却再次被奉新的大美山水所陶醉。这部书名为《听着故事游奉新》即将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原本今年4月底可以问世,只因去年的疫情影响和一些特殊原因,要延误数月,也算是好事多磨吧,此书一经出版,我会及时请奉新远航信息网连载,与网友们一道分享奉新这个千年古县的独特魅力。
(本土摄影家官吉普心无旁骛地在为《听着故事游奉新》一书拍摄图片)
经常有朋友羡慕本老头事业有成,其实我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很高的事业追求,只希望自己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有能力时便为社会做点好事,所以我从来不敢以事业成功者自居。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成功,只有一件事令我欣慰,那就是我92岁的母亲和100岁的父亲临终时,我都是把他(她)轻轻的抱在怀里,并且腾出一只手紧紧握住他(她)的手,在耳边不停地柔声呼唤他(她),直至他(她)的手渐渐变得冰凉...因为多年前,我读过一份心理专家的研究资料,说人在临终之际是最无助的,如果亲人能握住他的手,离世者就不会感到孤独恐惧,会走得自然安详。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决定,父母生我养我,呵护我长大变老,我也要陪着他俩慢慢变老,直至噙泪执手相送二老天国远行,我做到了。当然这个话题与折腾无关,扯远了。
弹指一挥间,退休后就折腾了整整10年。我问自己,踏入古稀之年后,还会接着折腾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每个年龄段要有相应的折腾方式。基于随着年龄增大脑力体力不可逆转衰退的自然规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去做高体能消耗的折腾,我为自己70岁以后的折腾画了张草图:望云舒云卷,日月有情,听风声雨声,声声生韵;抚琴赏乐读闲书,乏了便作梦中客;笑看人来人往,细品世间百味;追神剧、观奇景、点着鼠标游寰宇...能折腾时且折腾,只要不断地折腾着并快乐着,也算是没有白白乘坐这趟人生的单程专列了。
-END-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