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县城西门学宫曾供奉49位乡贤,看看你老家有几位?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县城西门学宫曾供奉49位乡贤,看看你老家有几位?

转载 方璜2025/02/23 14:29: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奉新乡贤祠供奉人物简述

樊明芳

奉新县城水西门有学宫,学宫内有孔庙(俗称圣殿或大成殿),孔庙前部有戟门,戟门之右(西)有乡贤祠,祠中供奉着历朝入祀的49位乡贤。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2·学宫第18页载:
“乡贤祠历朝入祀南唐征士罗靖罗简、宋国子监薄胡仲尧、员外郎胡顺之、光禄寺丞胡仲容、通判胡用庄、尚书胡直孺、知府余绍祖、知县陈特立、知军事胡价、通判余炎午、进士阴应梦、童科阴幼达阴幼遇、元县尹邓梓、山长阴炤、明主事黄载、侍郎陈宗礼、御史邵彥辉、监丞张显、高士刘应鸾、通政吕爰正、布政使熊本诚、知县刘震、助教廖彤、知州周鉴、通判余鼎实、训导邓九思、知州余秉清、尚书宋景、主事余桢、御史邓显麒、通判余茂、副使廖天明、知府余良翰、尚书蔡国珍、知县余良桢、府尹宋国华、少卿宋应和、国朝入祀同知徐文琏、知府涂文焕、知县甘文翰、同知宋士中、左都御史帅众、赠检讨张应辰、赠给事中帅我、知县封尚书甘显祖、尚书甘汝来、教授赠迤西道宋五仁。”
(同治版《奉新县志》书影)
这49位乡贤虽然官职不同,事迹各异,但无疑都是“生于其地而德业学行著于世者”。下面依其原列顺序,将其生平事迹简介如下:
1、南唐征士罗靖、罗简:罗靖,字仁节;罗简,字仁俭,进城乡人。兄弟筑书院于梧桐山下,伯仲相师,以圣贤性理之学教授生徒,从游者担簦蹑屩,争师事之。李氏有江南,国相、郡守交辟不就,独与徐铉游,以布衣终。著书十数卷,辨王霸仁义之说,号《宗孟集》,门人私谥罗靖曰中庸先生,罗简曰诚明先生。后人因其姓名其地曰“罗坊”。祀乡贤。
2、宋国子监薄胡仲尧:胡仲尧(946-1007),字光辅,同安乡人。南唐时曾任寺丞官,入宋后历任洪州助教、国子监簿。淳化间奉新大旱,捐粟赈饥,活民数万;景德四年(1007),捐修南津桥,杨亿记;晚年捐修西门昭德观。《宋史·胡仲尧传》云:“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以延四方游学之士。”因其善行义举和办学成绩卓著,两次受到宋太宗旌表。祀乡贤。
3、宋员外郎胡顺之:胡顺之,字孝先,同安乡人。景德二年(1005)登进士第,为浮梁令。有豪民臧氏素豪横,里正屡苦代输,顺之率吏卒至其家,纵火焚之,因其出避,悉掩捕罪,自是臧氏输租为一邑倡。郡尝遣教练使诣县,入谒甚倨,数其罪,械而杖之,事闻,诏除著作郎。历青州从事,大姓麻士瑶阴结贵侍,凌蔑州县,会杀兄子事觉,莫能捕,顺之尽得其党,有诏鞠问,士瑶论死。仁宗初,迁太常博士,再上宰相书,乞太后还政,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数论朝廷事,为范仲淹所知。然挟术尚权,喜纵横捭阖,以失明废。祀乡贤。
4、宋光禄寺丞胡仲容:胡仲容,字咸和,同安乡人。太平兴国间与胡仲尧创华林书院。淳化五年(994)进宫贺寿宁节,特授秘书省校书郎。咸平三年(1000)进宫贡土物,改授大理评事,累迁光禄寺丞。景德四年(1007)拓建孔子庙,概诸门人祠三十间,绘像七十一座,旁设诸生讲舍100余号,罔不备矣。天禧中,皇帝特赐绯鱼袋,享年78岁。祀乡贤。
5、宋通判胡用庄:胡用庄(970-1001),字伯达,同安乡(今赤岸镇)人。自幼颖异,出语惊人,九岁时父命赋《红蕉》,援笔立就。长娶丹阳洪氏江州助教义门洪文举之长女为妻,生三子,皆不幸早夭。宋咸平三年(1000),宋真宗钦点探花及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江州军州事。“亦既下车,乃用宽政惠以恤下,威以御奸,权豪者敛迹;以峻心良善者依仁而育德,俟期年而报政”。咸平四年(1001)卒于官舍,年仅三十二岁。归葬下龙冈,舒雅铭其墓。祀乡贤。
6、宋尚书胡直孺:胡直孺(1073-1149),字少汲,同安乡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初为路州司户,召为《九域志》编修官。时议重贬元祐党人,直孺为之营解。迁监察御史,帅漕江西,出知平江府,擢江湖淮浙发运使,入为户部侍郎。金人南侵,奏用种师道策议合,迁工部尚书。知婺州,改洪州,知南京兼京东道总管。金人再犯京师,被命勤王,乃以南京戍卒四千、民兵三千赴之。至雍丘,与金人遇,直孺力战,斩首千余级。明日复战,自旦至午,遂见执。久之得归,著《生还录》以见志。高宗即位赴行在,除知东平府,改洪州,奏虔、吉戍兵削平巨寇,进刑部尚书,兼侍读。改兵部兼擢吏部。著有《西山老人文集》。祀乡贤。
7、宋知府余绍祖:余绍祖,字光裔,从善乡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登进士第,为潭州观察推官。民盗海商,既获而穷治不承,绍祖募人于江淮间得商旧舟示之,盗遂骇服。及知庐陵县,岁旱,郡督租急。绍祖持告身付吏,求去,郡将改容谢之。禁卒以衣粮不时将生变,合城大恐。绍祖折以祸福,片言而定。秩满,积俸二千缗弗取。归装书数箧而已。通判江陵府,赵沂公雄尤器重,辟守巴东,命下以疾终。祀乡贤。
8、宋知县陈特立:陈特立,字致柔,奉新县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进士第,初为南城尉。部使者至,以亲族不往迎,同僚强之,不听。使者贤而荐之,迁枝江令。襄汉方宿重师,沿江郡县疲于供亿,运粮之檄一月三至,特立曰:“民劳甚矣,可复使乎?”率诸邑言之,坐贬兴阳尉。民闻之,遮留者千人,且诣府言状,帅漕檄听,复任知宜春县。毁大姓伪券,归其田于民。及以忧去,邑人罢市相吊丧,田者亦感而致奠。起复知丽水县,秩满归,行李萧然,闻者太息。时宰以其连任四邑俱有美誉,遂除临贺太守。祀乡贤。
9、宋知军事胡价:胡价,原名彦谦,字仲藩,同安乡人。乾道二年(1166)登进士第,初授桃源簿,摄令辰溪,民夷感其恩信。知湘阴县,有孙、翁二大姓以武断相高,吏不敢问。价方穷治,援者不听,悉置之法。有变姓名遗书匿金纸尾者,价发其奸,卒正宪典,诸豪詟服。调湖北宪幕,提举陈谦奉朝旨平蛮,檄价参赞,大阅诸溆浦之境,遣将分讨,擒首乱及拒捕者,斩之,余悉降。因功擢守大安军,未赴任而卒。著有《尚书要义》、《当世急务》、《湖北利害》、《汉唐治安龟鉴》、《宋名臣奏议》。祀乡贤。
10、宋通判余炎午:余炎午,字光伯,从善乡人。咸淳元年(1265)登进士第,授汉阳令,秩满当迁,安抚使徐安民辟湖北,又奏留,权兼机密。在幕府,有武弁恃势为民害,挟贵与居民争地,民不得直。炎午执拟从军制,帅守欲护之而不可挠。以此诸司交荐,有“老成明敏、廉介公勤”之褒。除靖江府通判。宋亡不仕,教谕乡邑,日喜吟咏,著有《平淡集》。祀乡贤。
11、宋进士阴应梦:阴应梦(1224-1307),字谦甫,自号竹埜山人,晚号倦翁,进城乡人。生有异端,状似孔圣,声若宏钟。淳祐九年(1249)中举人,淳祐十年(1250)登进士,一时名动缙绅,誉称朝野。因奸臣贾似道擅政,时事日非,遂辞职养亲。娶靖安朱氏,生幼迈、幼选、幼迪、幼达、幼适、幼遇六子。宝祐三年(1255)于西庄村建招宾馆,让“英姿俊秀咸肄业于斯,硕德伟才皆作则于是”。幼迈、幼选、幼迪入馆读书,不负乃父厚望,均中式九经童科,且入职翰林。元初徙定兴,筑聚德楼,与诸子殚心著述,称“前进士”以终。祀乡贤。
12、宋童科阴幼达、阴幼遇:阴幼达(1260-1331),字中夫,号复春,晚号半痴翁,应梦四子。阴幼遇(1264-1331)字时夫,应梦六子。兄弟二人受父凡例,“搜冥探渺,乃以类系韵,以事系类”,阴幼遇负责“以事系韵,以韵摘事”编辑成书,阴幼达负责“随字注释,以补观鉴”,历“三十年足不底地”,编成《韵府群玉》21卷,于延祐初锓梓,系我国存世最早的音韵学权威著作。县志称二人中“童科”,中童科者实为幼迈、幼选、幼迪三兄。祀乡贤。
13、元县尹邓梓:邓梓,字文若,谦亨子,县市乡上坊人。至顺三年(1332)中举人。元统元年(1333)登进士,授南丰州判,转赣州信丰尹。时脂韦成风,吏治寖坏,梓独以名节自励。历官俱以廉洁称,有善政,能词章。其父邓谦亨尝创三贤书院以教授里中,翰林学士欧阳玄称邓梓“能克绍家学”云。祀乡贤。
14、元山长阴炤:阴炤,字用光,应梦孙,进城乡人。元季为临汝书院山长,聚徒数百人,讲心性之学,学者翕然宗之。明永乐中所纂《四书大全》多援其语。祀乡贤。
15、明主事黄载:黄载,字文博,号约斋,祖籍从善乡,徙居县市乡下坊。明洪武三年(1370)中举人。洪武四年(1371)登进士第,官工部主事。上书言:“民间税间架钱,乃元末陋政,不宜踵行,以彰维新之治。”诏从之。尝奉旨监修大工,革弊省费,人称其能。家居时,岁大饥,载慨然曰:“此吾责也。”即出米一千石以济,邑人感之。居官俸糈所余悉置义田,以给族之读书及贫不能娶者。年四十五卒于官,时论惜之。祀乡贤。
16、明侍郎陈宗礼:陈宗礼,字敬伯,从善乡人。从小颖异聪慧,刻苦自励。洪武十七年(1384)中举人。洪武十八年(1385)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竭忠尽节,不避权贵,累官至户部左侍郎。卒赐祭葬,谥“忠肃”。祀乡贤。
17、明御史邵彦辉:邵彦辉,字伯华,县市乡下坊人。英俊儒雅,风采凛然。永乐三年(1405)领乡荐。永乐四年(1406)登进士第,累官至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朝野为之肃然。祀乡贤。
18、明监丞张显:张显(1364-1423),字缉熙,号憃叟,县市乡下坊人。洪武中荐任本县训导,谒选于京师,擢靖江王府教授,寻以外艰去。靖难后复选入中秘与修《高皇实录》。永乐初书成,赐白金文绮,授国子学正。上幸太学礼成,御经筵命讲,宴赉师儒,显亦获与焉。秩满,升国子监丞。莅事公勤,六馆皆重之,乃条陈百务,曲尽物情,而成法益备。时北监初建,朝议以显素谙典章,乃奏改北,诏报可。惓惓经理学舍,劝惩淑慝,百废毕兴,与六堂师儒协恭和衷,严申学规,激励后进,于是诸生数千人肃然敬服。永乐二十一年(1423)五月卒于官,两京人士追思其公正,无不尽伤。著《憃叟稿》藏于家。祀乡贤。
19、明高士刘应鸾:刘应鸾,号野亭,南乡人。品行纯粹,动不逾理,终日默坐,触处洞然。其学尤邃于《易》,于《太极图说》、《通书》、《正蒙》及《易学启蒙》、三十六宫之理、黄钟隔八五直一横之象,无不心悟,杜门默坐研思十余年,恍然有悟,遂以《易》学教授乡里,学者多尊信之。祀乡贤。
20、明通政吕爰正:吕爰正,建康乡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初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剔釐军政,清慎严明,深为大司马倚重。有武弁坐法,爰正察其枉,出之。一日于座隅见有黑光帽,金质而髹外,意必其人所酬,亟追还之。因其廉慎守法,谙练事体,凡尚书勾稽、贴黄等务,一以委之。升郎中,益练习戎务。擢通政司左通政,仍理司务。四十年间,历事五朝,荐膺荣显,廷论推重之,后升通政,位列九卿,欿然布素,未尝有加于初年,七十致仕。祀乡贤。
21、明布政使熊本诚:熊本诚(1377-1440),字公实,号质庵,奉新乡人。永乐元年(1403)中举人。永乐二年(1404)登进士第,授广东翁源知县。其地田野荒芜,本诚多方招徕,躬临村落教之开垦,经营规划,不啻治家。以廉能考最擢兵部车驾司郎中,受到永乐皇帝“供职有恪,佐理知务”的赞扬,因此被擢升福建参政。永乐十八年(1420)调浙江左参政。宣德三年(1428)擢升浙江右布政使。正统元年(1436)擢升浙江左布政使,并封其为正二品通奉大夫。历官30余年,殁于正统五年(1440),谥文惠。正德七年(1512)祀乡贤。
22、明知县刘震:刘震(1382-1436),字孟男,南乡人。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授四川保县知县,清介持身,非义不取。在任数年,崇文重教,兴利除弊,深受士民爱戴。任满考最,因其“清介持身,非义不取”,破格擢南京巡按御史,刘震辞而不赴。归舟抵永新桥下,适内子开箧,偶见内有金钗一,即诘之,投于水中。其清操如此。后归里授徒,俸必取盈。或云:“昔金钗尚弃,今何乃尔?”震曰:“此义所当得也。”祀乡贤。
23、明助教廖彤:廖彤,字子容,县市乡上坊人。永乐九年(1411)以诗经领乡荐,授乳源教谕,再迁凤阳、福州二郡教授,擢国子监助教,所至士类赖其造就。太学成,皇上车驾临幸,廖彤进讲称旨,赐宴于廷,赐衣一袭,时人荣之。年六十有六致仕归籍。祀乡贤。
24、明知州周鉴:周鉴(1394-1451),字仲伦,号云湖,从善乡人。宣德十年(1435)中举人。授四川石泉教谕,务端规范,士习丕变。擢长宁知县,改丰都知县。锄豪强,雪冤狱,躬行教养,不尚虚文,民甚称之。丰都旧多盗,鉴捕得数人,置之法。既自念政不清其源,而徒以法绳,未可治也。乃专务为德化,益皆感之,境遂大治。在任九年,考最当迁,士民遮道乞留者以万计。鉴亦泣然曰:“此吾之桐乡也。”迁郁林知州,州人闻其至,辍手额称庆。莅任数月,清节自持,初终不渝,爱民一如治蜀时。以疾卒于官。著有《居酆杂录》、《云湖遗稿》。
25、明通判余鼎实:余鼎实,字廷和,从善乡人。从黄岳游最久,师生恩义殊笃。以书经领景泰元年(1450)乡荐,授温州府通判,清介自矢,人不敢干以私心。勤政爱民,以海滨文治不修,加意学校,躬行化导,期年之间,士习遂彬彬焉,为八郡佐政首称。祀乡贤。
26、明训导邓九思:邓九思(1442-1519),字思诚,县市乡下坊人。天性纯厚,笃学励行,不事矫饰,以书经应弘治七年(1494)贡,授福建泉州府训导。既至,端模范,严训迪,不务章句,以体用启迪。数年间,士出其门以跻显仕者甚众,雅为督学知奖。历八年,以老乞休。性至孝,居恒语及父母,辄欷歔泣下。岁时祭祀,必依古礼。正德己卯(1519)疾作,悉召子姓,命以丧事一遵家礼,毋作佛事。卒年七十有八,经筵官丰熙为撰墓表。祀乡贤。
27、明知州余秉清:余秉清,字体乾,县市乡下坊人。幼颖悟,善属文,持身严正,以名节自励。成化十三年(1477)中举人。弘治甲寅(1494),授扬州府推官,改湖广武昌,寻升楚雄府通判。用法公恕,所至民皆感之,升云南石屏知州。时滇方用兵,军饷充斥,秉清措置,悉合机宜。尝奉檄抚安流民,全活者数千人,政声丕著。当道方论荐,而秉清以疾乞休。辞任日,父老刘钊等率州人遮道乞留,立去思碑。正德乙亥(1515)终于家。祀乡贤。
28、明尚书宋景:宋景(1477-1547),字以贤,号南塘,北乡人。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登进士,授河南睢州知州,治行卓闻,改河南道监察御史。是时,逆瑾窃柄,公慨然引疾去,家居十四年。嘉靖二年(1523),起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未愈年,闻母丧,即弃官归。服除,升山西潞州兵备副使。会汾州介休饥民相聚为盗,杀地方官,势张甚。抚按檄往征之,督率行伍,躬冒矢石,擒其渠魁,释降附宥协从,民赖以安。青羊山贼陈卿乱,又合兵讨殪之。奏以潞州为府而创立平顺县。嘉靖十年(1531),升山东参政,改福建,寻升四川右布政使,俱未赴,改山西左布政使,转南京光禄寺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改左副都御史佐理院事,历升刑部左右侍郎,拜南京工部尚书。改南京吏部,旋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嘉靖二十五年(1546)冬,召为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疾卒于任,上闻震悼,命有司谕祭营葬,如例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祀乡贤。
29、明主事余桢:余祯(1472-1524),字兴邦,号方泉,县市乡下坊人。弘治十一年(1498)领乡荐。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武库司主事。明武宗无子,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死后,由藩王朱厚熜继位,改元嘉靖,是为明世宗。嘉靖三年(1523),世宗使礼臣议本生父兴献王祐杬的尊号,张璁等迎合帝意,议尊为皇考,杨廷和认为不合礼法,主张称孝宗(武宗父)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争论三年,当议兴献大礼时,世宗有诏去“本生”二字,余祯带头率群臣伏于左顺门下,边哭边上疏力争,略云:“‘本生’二字何为去之?试思存此二字,何违于理?何损于孝?若去,则援立之恩绝,继统之义泯而无存矣。”疏上,触怒世宗,杖下死者十七人,余祯即其中之一。兵部尚书金献民对同僚说:“此国家之元气,不可一日无也。”即赠其家属官银四十两,方得葬殓于新安乡之万坑。祀乡贤。
30、明御史邓显麒:邓显麒(1482-1527),字文瑞,号梦虹,县市乡下坊人。正德五年(1510)领乡荐。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第,初授行人司副。正德十四年(1519)值武宗“两征之役”刚罢,又要南巡周游,劳民伤财,时文吏武臣力谏者皆被杀,邓显麒上《谏南巡疏》,伏阙号泣,忤旨震怒,被杖八十,谪国子学正。同考顺天闱,识杨惟聪于他房落卷中。丁外忧,嘉靖元年(1522)起复原官,嘉靖二年(1523)擢浙江道监察御史,诸奏疏凿凿有太傅宣公之风。嘉靖四年(1525)擢任湖广巡按,墨吏猾胥望风詟息。是岁全省饥疠,殍殇载道,邓显麒条上救荒十三事,民赖全活者众。擒剧盗彭思昶数百人,又平岑猛叛乱,俱蒙钦赏白金,任满以疾终。著有《梦虹奏议》、《周易口义》。祀乡贤。
31、明通判余茂:余茂(1505-1560),字时育,号茏溪,从善乡人。夙禀英异,气概雄伟,补博士弟子员。游太学,供职都察院,为左都御史的宋景所赏识。嘉靖三十五年(1556)擢顺天府经历。嘉靖三十八年(1559)加授征仕郎,擢任长沙府通判。嘉靖三十九年(1560)病逝于上任途中。为人刚直不阿,家居时族党有争讼者多就决焉。嘉靖间岁饥,出粟赈济,全活万人。祀乡贤。
32、明副使廖天明:廖天明(1489-1548),字敬之,号东溪,县市乡上坊人。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成进士,授行人,奉命册封楚藩,谢绝馈遗。擢刑科给事中,建言忤旨,谪外。随升吏部考功员外郎。复出,任邵武知府,捐俸以济贫士,省罚以苏穷民,士民镌碑纪德。迁贵州兵备副使,筑城,抚苗众,藉捍卫,威惠并著。需次当迁,以疾乞归卒。祀乡贤。
33、明知府余良翰:余良翰,号梅冈,从善乡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领乡荐。嘉靖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恤刑广东。断狱惟允,出冤狱数十人,有释之之风。事竣还朝,升叙州知府,其间曾建两塔于府治东南,以壮形势,工费捐俸,不以烦民,士民怀服。综理精密,操守清廉,勤敏积年之牍,俭约服僚属之心,条陈地方一十八事,皆属经世之谋,上之两台使,咸嘉奖之。以痰疾告归,卒于舟次。祀乡贤。
34、明尚书蔡国珍:蔡国珍(1527-1610),字汝聘,号见麓,奉化乡石溪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于乡。嘉靖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第,初授南刑部主事,改吏部,进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任满,以侍养归,遭母丧,服除,遂不复出,家居垂二十年。张居正卒,朝议大起废籍。万历十一年(1583),仍以故官莅福建,迁湖广右参政,分守辰、沅。洞苗乱,将吏议剿,国珍计抚洞苗,辰沅人尸祝之。任浙江左布政使,以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期年,召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历吏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吏部尚书。三年晋北吏部尚书。于诸人才废置,犹所汲汲,后与辅臣相阨,乃系疏乞归。万历庚戌(1610)季春薨,讣闻,上震悼,赠太子太保,谥恭靖。遗著有《蔡恭靖公遗稿》。祀乡贤。
35、明知县余良桢:余良桢,原名余良民,号承溪,从善乡人。领嘉靖三十四年(1555)乡荐。隆庆五年(1571)同弟良枢登进士第,授浙江海宁知县。海宁为浙东剧邑,民悍而善讼。良桢下车力以振刷为己任,均里甲,筭运船,洗涤诸冤,崇礼多士,积弊顿除,民甚便之。无何,以过劳成疾,恳告归里而卒。君子惜其未竟所施。祀乡贤。
36、明府尹宋国华:宋国华,字崇乐,号霁川,北乡人。嘉靖十六年(1537)领乡荐。嘉靖二十三年(1544)登进士第,授休宁县令,以治行第一被内召,士民遮道留公不获,肖公像祠祀之。擢兵部武选司主事,历职方员外郎中,奉命督修皇太子宫,费约工成,蒙上嘉绩,给诰命,赠考妣如其官。擢四川督学副使,泸、叙、巴、庸翕然向风,得士最多。累迁云南参政、贵州按察使。升云南右布政使,察吏安民,无愧保厘。时府狱有谋叛者,斩关而出,汹涌横市。国华调集勇士亲为督缉,无所逃,自归于狱。三年给由巡抚吕公奏留贤能以靖地方,寻升贵州左布政使,以疾卒于安义官舍。祀乡贤。
37、明少卿宋应和:宋应和,字道达,号约斋,北乡人。万历元年(1573)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登进士第,授福建兴化府推官。以治行内擢刑部主事,改工部员外郎,督理临清砖厂。旧例,秋冬砖料于上年终预派,豪强得以包揽,胥吏因缘为奸,扣克物价,砖不堪用而民重困。应和立法,令窑户自领其旧造寄放,及验收未领者,均籍记之。诸弊一清。会重修乾清、坤宁二宫,工部以监督请,上知其才,即以命之。工成,省费万计,升太仆寺少卿。祀乡贤。
38、明同知徐文琏:徐文琏(1575-1632),字殷夫,号孟门,县市乡上坊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人,数上公车不第。历临漳、崇仁教谕,课士有法,抚按交章荐其贤,授潼川知州,有政声,寻升溆州府同知。适奢酋蹂躏之后,奉督抚檄,躬往经略永宁善后事宜。请建城于大坝及古蔺州,控扼险阻,又改土归流,丈田起科,使荒徼土田尽入版籍,功莫大焉。居家自守无间言。祀乡贤。
39、明知府涂文焕:涂文焕,字章甫,号映川,建康乡人。隆庆四年(1570)中举人。四上公车,万历十一年(1583),登进士第,初任康县令,治理得宜,邑人戴为循吏。再任常州府教授,擢署无锡县印,临政廉能,锄强植弱,案无留牍。迁国子监助教,特进南京礼部郎中,敕封奉政大夫,后任中宪大夫,授浙江温州府知府。明敏有治才,洁己爱民,公正无私,所至豪猾为之敛迹。祀乡贤。
40、明知县甘文翰:甘文翰,字国华,号龙山,法城乡人。嘉靖元年(1522)领乡荐。母丧,哀毁骨立,三年不御酒肉,或强之,辄泪下。公门只咫,绝足不履。服阙,授湖广嘉鱼知县,修学校,治津梁,减火耗,革陋规,讼者即剖决,无留牍。为人平易近民,清介自守,讼简民安,邑大治。卒于官,士民罢市感泣,賻金以殓。检其箧,无所有,惟故物二束,缄封甚固,署曰:“至家公启。”乃书数卷,土数升耳,盖示子孙非读即耕也。祀嘉鱼名宦,本邑乡贤。
41、明同知宋士中:宋士中,字菁莪,号然石,北乡人。性刚介,不务为阿诡之行。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人,授丰县知县,有异政,擢淮安府同知,改知兖州,迁邳州,所至悬“清慎勤”三字于座隅,曰:“吾以自勖也。”以开河功议叙,秉铨者拟以部郎内擢,以事忤逆珰,疏寝不行,遂拂衣归。祀乡贤。
42、明左都御史帅众:帅众(1567-1640),字我一,号五实,北乡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于乡。万历四十四年(1616)登进士第,初授浙江淳安令,调金华,后以擢行,两邑俱立祠祀之。天启二年(1622)擢浙江道御史。因不满逆璫魏忠贤擅政而上《图治疏》,语侵魏忠贤而被贬到保定,都御史邹元标赞其为“真御史”,并合九卿之力共保,方得召回。继而奉差巡按直隶、长芦等处盐课,改任福建道监察御史,继奉命催八闽饷,禁有司假催科名横派累民。崇祯初晋太仆寺少卿,奉命巡视陕西茶马,阅视三边。擢左佥都御史,升转左副都御史。自历台中以来,疏累牍,指不胜屈,不惟言之剀切,而指陈时弊,不避权贵,不辞批鳞,亦言人之所不敢言,直声震天下。祀金华名宦、奉新乡贤。
43、清赠检讨张应辰:张应辰,字三垣,县市乡下坊人。少孤,依叔父母,事之如所生,每岁时致奠,必涕泣。年未二十,为邑诸生,邑宰黄虞再最称赏。后黄督学江右,应辰不一诣,益器重之。比应试,谓应辰曰:“吾知子而子不来谒,有守士也。”家贫,教授生徒,岁入给用外,悉以周里井之穷乏者。年七十八卒。子懋能官翰林,赠如其官。祀乡贤。(同治版《奉新县志》未载,据同治版《南昌府志》卷50·人物·奉新善士第2页补)
44、清赠给事中帅我:帅我(1648-1725),字备皆,号简斋,北乡人。康熙十四年(1675),得督学邵戒之赏识,拔童生试前茅。商邱宋荦任江西巡抚,汇集十三郡学子考作诗和古文,拔帅我为第一。康熙五十年(1711)应顺天府乡试中举。座师赵申乔叹曰:“吾不喜主京兆,喜得帅生耳。”性恬淡,进退必以礼。居京师三年,考取内阁中书,僦寓一小寺,杜门屏迹。辇下诸公争致之,不能得。壬辰(1712)与礼部试,有贵人招之饮,酒半,屏人语,稍及私,我正色拒之。退谓所亲曰:“吾为诸生,耻奔竞,岂耄而失节耶?”雍正元年(1723)诏举孝廉方正之士,十三郡合词举我以应,巡抚白潢将以上闻,我三具牍辞,乃已。著有《墨澜亭文集》、《帅子古诗选》等。祀乡贤。
45、清知县封尚书甘显祖:甘显祖,字振文,号岐山,法城乡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副车,授余干教谕,端身范,立程课,捐俸修敬一亭,为文发明敬一之旨以示诸生。迁赣州教授,丁母忧归,服阙,补广信教授。时长子汝来以铨曹出守太平,陛辞,以父母老,具折请便道归里。世宗宪皇帝召见,询及家世,赐显祖绫绸二匹,并给四品诰封。雍正四年(1726),与子汝逢、孙甘禾同领乡荐,三代同榜,海内传为盛事。公车再上不第,积俸擢山东新泰知县,辞不就,筑室岐峰下,著书讲学。著有《岐山语录》、《三余诗草》等。祀乡贤。
46、清尚书甘汝来:甘汝来(1684-1739),字耕道,号逊斋,法城乡人。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成进士,历官涞水、新安、雄县知县,选吏部文选司主事、广西太平府知府兼署南宁府事,擢左江巡道,升广西按察使、广西巡抚。授左副都御史,署理广西巡抚印务。因巡抚任内擅动驿马,被降二级调用,任咸安宫教习总裁。起为直隶霸昌巡道,调任江南苏松粮道,授广东布政使,擢礼部侍郎,署大同总兵,擢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领兵部,加太子少保。卒于任,谥庄恪。著有《甘庄恪公全集》。祀乡贤。
47、清教授赠迤西道宋五仁:宋五仁,字静山,号慕劬,北乡人。乾隆十二年(1747)领乡荐。乾隆十六年(1751)以会试第四名高中吴鸿榜进士,任九江教授二十年,勤于职,浔人颂之。年七十归,继母朱氏已九十,相依如孺子。著有《春萝书屋诗存》。祀乡贤。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