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位奉新人的儿时回忆,生产队宰牛,可怜的老牛,眼泪都流出来了...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位奉新人的儿时回忆,生产队宰牛,可怜的老牛,眼泪都流出来了...
转载
徐璐于 2023/11/02 08:48: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1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
一位奉新人的儿时回忆,生产队宰牛,可怜的老牛,眼泪都流出来了...
显示
我父亲的上几辈都是在樟树开药店。解放前因奉新罗坊开埠早,纸业和烟业生意兴旺,人庶密集,加上水运方便,罗坊集镇曾一度非常的繁荣。父亲在抗战时期随祖父躲日本鬼子来到罗坊,祖父去世后,父亲又子承父业开药店至50年代公司合营。文革期间,父亲被扣上“资本家代表人物”的罪名受到冲击。不久,全家随父母下放到罗坊巴源大队的兰家生产队劳动。那时我不到10岁,懵懵懂懂,以为“下放劳动”就是一次搬家而已。但有些事让我记忆犹新,比如农村“打牛”(宰牛)的事就历历在目。
父亲曾经营过的药店
罗坊巴源兰家
记得那是1970年寒冬腊月的一个早晨,天色灰蒙蒙的,还飘着少许雪花。这时的我还正在被窝热乎的睡梦中,忽然听到村子里一片叫嚷声:喂,打牛啦!打牛啦!大家快去看啊……听到叫嚷声,我赶紧起床穿好衣服。一出门,拉住一个小伙伴问:打牛是什么呀?小伙伴笑道:嗨!打牛就是杀牛,这也不知道,快去看吧。我跟着小伙伴来到生产队里的仓库旁,这里有一棵苦栗树,曾是我们放牛伙伴系牛歇息的地方,而这时候树下早已围着一群看热闹的社员。所谓打牛,原来是这么回事:每过二至三年的时间,生产队里总会有一些老弱病残的牛需要处理。因这些牛不能从事农耕活了,如果还要继续供养它们,别说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是现在也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老牛宰杀分肉吃。宰杀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春节前,杀了牛好家家户户分点肉,欢欢喜喜过个年。打牛确实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我和小伙伴赶到现场时,打牛正好刚刚开始。只见一位老农正在主持打牛,他用四根长棕绳绑牢牛的四个蹄子,然后将绳的另一头交与四个壮汉,他们接过绳后还要在手上绕上几圈,主宰者则手持一柄斧头,地上还放着一把明晃晃的长尖刀,只等四个壮汉准备停当,他就可以下令“开杀”了。那头老黄牛预感到大限将至,浑浊的老眼里竟流出痛苦泪水,似乎在哀求屠夫手下留情,放过它一条可怜的生命。屠夫似乎不理会这一切,待准备停当。主宰者一声令下:预备一一拉!四个壮汉同时往四个方向一起用力,将牛绊倒在地。主宰者迅速抡起斧头,对准牛脑袋狠狠几击直到将牛打昏,然后手疾眼快操起长尖刀直插咽喉,那鲜血便喷薄而出,溅了屠夫一身,屠夫并不介意,还生怕那老黄牛不死,将尖刀在里头搅了几下再拨出,接着将准备的木桶盛血,待血流尽,那可怜的老牛便直挺挺的躺在地上,没气了。那场面十分血腥……尔后,打牛者将牛剥皮,开膛破肚,取出内脏。这时太阳从天际线升起,阳光下开膛的牛冒着热气,打牛者脸上却充盈喜色。大家七手八脚将牛肢解,大块变小块,零零碎碎的那些内脏一点也不浪费,烧开水煮透煮熟,俗称烂熟。然后生产队的会计、保管会同主宰的人将肉过秤,按生产队上的家庭人口早已造好表格,几斤几两的切好分好。就这样,一头老牛被碎尸万段,而社员家里便有牛肉过年了。打牛虽然残忍,但乡亲们过年的桌子上多了一道美味佳肴。所谓的“六畜兴旺”都是为了人类造口福而生存,其本身就是人们的下饭菜。如今,宰杀猪、牛、羊等畜牲不再是原始的手段了,不少地方已有大型的屠宰场,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一条龙生产禽、畜肉类。不但减少了劳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往几十年过去,我也从儿时变成了奔七十岁的人了。想起那贫穷的年代,心有几许感叹,总有苦楚在心头。但那时母亲在大锅大灶里弄的加了茭笋作佐料的牛肉炒粉依旧让我馋涎欲滴……
我的父亲、母亲
(甘道友推荐:杨四保,1958年5月出生,奉新罗坊人。爱好文学,有作品见诸报刊、网络平台,现居珠海,系奉新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