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年来,农牧渔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整合优质资源,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真正做到文明村镇创建为民、靠民、惠民,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加强阵地建设,擦亮文明底色。
农牧渔场场通过充分整合资源,逐步建成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涵盖活动场所有:多功能会议室、学习强国线上线下学习室、志愿服务站、亲情连线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群众文化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8处。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可以在亲情连线室与亲人网上视频聊天,让相隔两地的亲人也能感受到爱与关怀。晚饭过后可以在文化广场散步、锻炼身体,有烦心事也可以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热心公益的居民还可以参加场里志愿服务站组织的志愿活动。群众在日益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上不断充实自己,让闲暇时光更加有益。
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
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坚持“亲民 爱民 为民 便民”理念,以丰富的文化生活、宣传活动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内涵。加大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度,开展“关爱老人体检上门”、帮助留守老人新农保、养老保险年审等活动,营造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尚向善的浓厚文明乡风。开展送戏下乡演出、观看露天红色电影,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法律顾问法律知识大讲堂,密切联系派出所、交警深入开展反诈、禁毒和交通安全等普法宣传,切实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各分场积极开展“孝顺媳妇”“美丽庭院”“杰出青年”“热心群众”评选,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自觉做到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团结邻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风气。
整合各方资源,共建美好家园。
近年来,农牧渔场凝聚多方合力,辖区内黑化硬化全覆盖,群众再无“出行难”问题。实施辖区亮化工程,各分场居民点路灯全覆盖,照亮群众出行。建设民心广场、幸福公园让群众闲暇休闲有去处,充分挖掘原有部队农场这一历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建设新农村点,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完善垃圾处理常态化管理,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形成了户户垃圾进桶、组组有保洁员清洁、村村有垃圾拖运车转运的格局,进一步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全面强化扶贫项目管理和效益发挥,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谱写“产业+生态+旅游+文化+电商”的“五线谱”发展模式,结合农牧渔自身条件,着力推广玉竹、红薯、紫薯、冬瓜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多渠道培育农民增收增产支柱产业。(肖生龙)
END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