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君下嫁徐文瑀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明王室有一位公主下嫁到奉新县城西门一户平民家中作媳妇,这件事在当时也是轰动全县的。到底是咋回事呢?那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共生了26位皇子,其
余兴邦哭谏死廷杖余祯(1472-1524),字兴邦,号方泉,奉新县县市乡下坊(今属冯川镇)人。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与邓显麒一道同登唐皋榜进士第,授工部主事,改兵部武库司
五月最美仙人岩户外,总是让人心情怡悦的。也并不一定要去多远,也许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家门口。美景,也只是因人而异,你能发现它的美,它就美。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和美好的心情!在奉新石溪桐木水口至石溪的河段
在美丽的澡溪“溪谷”,我们一行这样玩…不久前的五一小长假,小女儿难得有闲待在家里,大女儿夫妇也来了奉新,女儿要我带着她们到奉新境内哪个风景好的乡村去转一转。恰好家居南昌湾里区善吹“尺八”的阿祥老师邀我
徐文山亲历元兵乱徐文山(1330-1414),讳仲文,号文山,仕隆次子,庆三之孙,原配闵氏,续娶刘氏妙静,生耕隐、南隐、竹隐三子,系西门徐氏三支共祖。自元至正十二年(1352)起,至二十八年(1368
2、黄孟翔誓死表忠节黄翊,字孟翔,元代时县市乡上坊(今属冯川镇)人。从小好读《春秋》,擅长作文,常常感叹自己世代都是读书人,希望自己也能继承祖辈的事业并发扬光大。于是更加发愤读书,参加了全国的进士考试
卷四乡贤故事在封建时代,全国各州县都设有一座大成殿(孔庙、学宫)。在大成殿的两旁通常都设有两座配殿,一座叫乡贤祠,一座叫名宦祠。在奉新县城大成殿的西边,也有这么一座乡贤祠,祠中陈列着自南唐至清48位乡
徐氏叔侄修桥绍义同治版《奉新县志》卷5·津梁第4页载:“冯川桥在县南门外,去旧南津桥二百步许,为一邑要路。元末南津桥毁,官为置渡以济。明弘治十七年七月,邑人徐金捐银一千二百余两,伐石甃砌,为梁四十六道
4、廖氏父子捐粟赈饥廖择十世裔孙廖永年,号乐山,系廖汝楫长子,县市乡(今冯川镇)上坊(沙溪村)人。铭记乃祖事迹,秉承家学渊源,自幼知书达理,娶易里王氏,生了子彤、子焕、子辉、子美、子炎、子飚6个儿子和
3、赵氏后裔急公好义明代正统年间,奉新县城北门拱辰门旁有一个叫淳厚里的地方,是县城一个商贸集市所在地,俗呼为中市。这里是古代由奉新前往靖安、武宁、修水方向的必由之路,“自辰逮酉,负贩者纷纭,徒步者络绎
奉新巾帼母亲节情满山水,景美人美心更美5月10日母亲节,奉新县妇女联合会和奉新巾帼志愿者协会主办了一次以“感恩母爱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大型游览活动,我有幸全程参与。活动地点定在距奉新35公里的靖安县溪真
2、廖氏后裔修桥利济通化桥是每一位县城廖氏后裔心目中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丰碑,因为它由历代祖先的心血叠砌而成,曾经是家族对子孙进行道德教育的典型教材。如今,通化桥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通化桥的故事已经写进了
卷三善行义举古代县市乡人,特别是涂氏、廖氏、赵氏、徐氏等家族,自徙居本地之后,他们勤俭持家,艰苦创业,随着家族日益壮大,财富日渐丰盈,他们深知教导族人知书识礼、履仁崇义、隐恶扬善的重要性,每当有公益义
谌源村里有位当代乡贤,他家墙壁上惊现罕见之物说起来还是去年的事,我偕老父亲到邻县靖安去游览高湖老街。返回奉新时看到公路右边有一座上面刻着“谌源”两个大字的牌楼。见时间尚早,便把车停了下来。牌楼上有这样
5、南门邓氏源流考述奉新县城南门古代叫迎薰门,“迎薰”典出《孔子家语》,其中的“辩乐”篇云:“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成语“迎薰解愠”有迎接温暖的南
4、北门赵氏源流考述北门赵氏是奉新县城的世家大族。余秉清在《思复堂记》中称:“新吴多巨族,招贤坊赵氏居庐鳞次可半里,其间闻人硕士肩摩踵接,衣冠礼乐前辉后映。”披阅1999年版《奉新赵氏家谱》,世系井然
3、甘巷甘氏源流考述奉新县县市乡(今冯川镇)甘家巷甘氏一族,列县城四大姓氏之三,自甘延珪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高中进士起,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甘常宪、甘常悫兄弟同榜中举人止,先后考取举人38
2、县城廖氏源流考述奉新县城居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自明朝以后按其居住地域分为三支,自西向东分别为上堨支、化桥支和凌空支,仅县城人口有数千人,这个家族便是定居奉新县城时间最早、人口最多的县城廖氏
青云塔下好去处,触景生情话甘坊去年秋天,我到奉新甘坊镇小住了几天。对这个儿时生活了整整12年的山区小镇,我原本非常熟悉,但近年来修建的坐落在甘坊大桥旁边的青云驿站,每次去百丈山路过时只在车窗外一晃而过
卷一名门望族县市乡系奉新县治所在地,整个县城内居住着许多名门望族,最著名的在清朝时有徐、廖、甘、帅之说。徐氏居西门一条街,长于经商,店铺林立,财大气粗,名列第一;廖氏居化桥、凌空、上堨三地,人多势众,